首页 > 公益 > 正文

作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这家从不分红的公司—— 打造“聪明”的社会企业

作者:田京京 | 时间:2022-3-24 16:06:42 | 来源:公益扶贫网
 

《人民政协报》(2022年02月22日 第 10 版)

市民正在体验聪明空气的产品。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顾磊

  “公司创办至今,所有利润都被用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接受采访时,聪明空气(Smart Air)联合创始人、COO郭娅席地而坐,她的身边环绕着公司所有空气净化器产品,这些产品的背后,有一个长达8年的探索故事。

  成立8年来,聪明空气向市场提供价格便宜的空气净化器,已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售出超11万台产品。

  早在2014年,聪明空气诞生之初,这是一家在当时让人觉得“奇怪”的公司。它开展公益活动,却不靠捐赠运行;它通过商业盈利,却不以追逐利润为使命,而是致力于帮助更多人抵抗空气污染的危害。迄今,这家企业的股东从未有过分红。

  聪明空气的业务始于创始人分享的博客文章以及空气净化装置DIY演示活动,在后来则发展成为以平价产品、数据公开和环保教育帮助人们抵抗空气污染的模式,通过提供产品和开展社会环保教育达成使命。

  自媒体科普文章、线下沙龙是“吸粉”的主要方式。聪明空气团队在各个自媒体平台上发布系列文章,2019年发布了157篇科普文章/视频/知识问答,普及超8.6万人次。这些文章与日常生活场景贴近,多以数据论证。例如,《测试:关着门窗开空气净化器,人会缺氧?》通过在34.5平方米办公室进行密闭测试,发现氧气水平几乎没有变化;又如,《N95和KN95的口罩有什么区别?》通过图表数据比对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两者的差别。近年,聪明空气发布的内容还增加了短视频等社交媒体渠道,浅显易懂。

  郭娅介绍,目前,聪明空气已在20余个国家举办了800场以上的环保沙龙,超3万人面对面地获得空气污染知识,科普文章阅读量超1600万。

  第三方评估报告指出,聪明空气的社会价值成果体现在5个方面:空气污染及防护知识水平上升、空气污染防护意识提升、因防护行动而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用户获取干净空气的成本、降低生产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通过社会投资回报工具分析,如将其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货币化测算,2019年,该企业在中国大陆为其公益使命投入超324万元,创造了超578万元的社会价值和环境效益。根据测算,每投入1元,即为社会和环境带来1.78元的效益。

  2018年,聪明空气通过认证成为B-CORP企业(共益企业)。B-CORP企业是利用商业力量来建立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经济的企业。它的认证涉及社会和环境绩效、透明度和问责制等方面,要求非常苛刻。当年,全球130个行业和60个国家共有2500余家B-CORP企业,中国有11家,正在“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而做生意。”

  “认证过程非常顺利。”郭娅说:“我们没有为了适应认证去刻意改变什么。”

  2018年,北京市启动了社会企业认证的推动工作。聪明空气于2019年成为北京市首批认证的社会企业之一。该认证体系由政府推动,共有9个要素:使命任务、注册信息、信用状况、经营管理、社会参与、社会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性及行业影响。

  “这意味着聪明空气长期以来坚持的运营模式——把社会、环境、员工等利益放在经济利益之前,获得了第三方的支持和认可。”郭娅说。

  尽管聪明空气的社会价值被越来越多地认可,但企业发展得很是缓慢。从2014年售出第一台空气净化装置至今,公司仍然身处小企业行列。2020年,其营业额为800余万元,而其纯利润不到15%,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团队全职员工仅有8人。

  “我们把100%的利润投入到创造更多干净的空气方面。”郭娅介绍, 60%的利润被投放到知识分享和教育上,20%的利润被用于科学测试,用实验回答大家生活中碰到的空气质量问题;另外的20%则被用于让聪明空气走向世界,“把社会企业运营模式、高效平价的空气净化器、成熟的教育内容带给那里的人们。”

  郭娅并不反对将这种模式称为“粉丝经济”,但她强调:“我们并不是以此为目的,而是为了科普。”在没有钱打广告的情况下,公司靠着“拱卒”般的速度打开市场。

  从近几年的发展态势来看,公司的国内外业务都在平稳增长,但严苛的成本控制和微薄的销售利润让公司在薪资待遇、扩大科普服务方面提升缓慢。

  “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左右时,我们可能才会觉得不那么捉襟见肘。”郭娅预估。

  提升增量确实是聪明空气下一步规划的诉求。除继续提供原有服务,公司将尝试拓展产品范围,例如净水器、安全食物等;同时,在国内市场,公司将下沉到二三线城市开展健康公益教育,例如,计划在成都这个社会企业的“高地”开展50场公益科普沙龙。

  目前,公司正在与风马公益合作,为白血病儿童提供空气净化设备;与绘世图书馆合作,为儿童图书馆提供净化器设备。通过这些动作,让产品和服务更多地惠及儿童等群体。

  郭娅说:“我们创业之初就不追求利润有多大,而是想做一些实在的事情。”


相关新闻

  • 善行团: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全民慈善新范式

    近日,“钢子—叔叔葬礼”话题引发网络热议。面对网友关注,善行团发起人、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善行团公益基金创始人刘兴钢低调回应:无意因家庭事务占用公众资源,更希望大家关注公益事业。从一个人的义举到一群人的善行刘兴钢的公益之路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回国后,在大…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炎症性肠病关爱中心”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挂牌成立

    3月31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北京首家“常相伴炎症性肠病关爱示范中心”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挂牌成立。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军,北医三院首都国际机场院区院长印钰、消化科主任丁士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社区发展与志愿服务项目中心主任关永巍等参加挂牌仪式…

  •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累计总支出超过123亿元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发布2024年度报告

    4月1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2024年度报告正式发布,向社会各界汇报2024年度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整体工作情况,致谢致敬在2024年支持和帮助基金会发展的人道奉献伙伴、人道服务伙伴和人道传播伙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理事长贝晓超在年报致辞中表示,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

  • 关注孤独症!公益活动《领星计划》在京沪深等大城市开展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起病于婴幼儿期,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药物。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当天,由领星孤独症联盟联合冠军基金会星动计划和上海承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筹办的《领未来,亮星空》全国公益联动活动,在上海、济南、深圳、…

返回顶部